鲁喀专项|夏启秋归跨万里,行而不辍践远志:我院“鲁喀专项”志愿支教活动圆满收官!

8月4日,山东艺术学院“亮音”语言艺术志愿服务队圆满结束支教任务,团队告别英吉沙县实验中学,乘坐大巴前往喀什,就此踏上了漫漫回家路。当日20:27,团队乘坐T9522次列车一路向东,历经16小时36分抵达乌鲁木齐。

随后,团队于8月5日20:03乘上了开往济南的Z106次列车,历经38小时23分,循着祁连山脉的轮廓、穿越秦岭的层峦、沐着泰山山脉的晨曦,于8月7日顺利抵济,支教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这场支教之旅,不仅让知识的种子在天山南麓扎下根,更让青年的初心在实践中愈发笃定,当脚步踏回济南的土地,这场跨越万里的征程以最饱满的姿态画上了句点,圆满收官的背后是双向奔赴的成长,更是久久回响的真情。

夏启于大暑,秋归于立秋,二十日光阴,铺就万里支教路。本次“鲁喀专项”志愿支教活动总计历时20日,支教首日正遇大暑节气,返程抵济恰逢立秋节气。团队14天扎根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播撒知识、精心授课,6日穿行于绿皮火车的哐当声中,去程5179公里,返程5288公里,往返里程达10467公里,在列车上度过了102小时36分的时光,车窗外祖国大地的壮阔与辽阔尽收眼底,而旅途的颠簸、车厢的狭窄、行李的沉重等困难也都在日夜兼程里酿成了回甘,化作行囊里沉甸甸的收获与成长。

鲁喀同心,情跨万里。从初抵英吉沙的憧憬与踌躇,到相识中学生的矜持与拘谨,再到讲授第一课的真诚与青涩,这一行难忘的经历终将化为温暖一生的精神印记。行而不辍,履践致远。支教时光里,我们披着熹微的晨光并肩奔赴课堂,伴着璀璨的星辉围坐在操场研讨备课,青春于躬身实践中奋袂而行,在淬火砺志中拔节成长。

团队立足专业优势,紧扣学生需求,深耕教材、精研教法,精心打造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体系。课程以培养归纳、分析、审慎及辩证等关键思维能力为导向,设置信息类文本阅读、文学类文本阅读、文言文精析、古诗文鉴赏、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思维方法论等模块,助力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框架。

团队将乘着绿皮火车、跨越5179公里而来的笔记本赠予中学生们,这份礼物既是书写文字、积累知识的实用工具,也是承载期许、寄予祝福的情感纽带。当笔记本被知识填满时,封面上戏剧学院的 LOGO 将成为见证中学生们成长的独特印记,更将化作连接鲁喀两地情谊的温暖符号。

带队老师郝荣华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探秘解码的生命科学概论课程,从揭示生物分类的演化谱系,到解码植物基因的精妙设计;从探索动物克隆的技术前沿,到展望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图景。在生动翔实的讲解中,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,求知的热忱油然而生,也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生命奥秘的智慧之门。

在建军节来临之际,团队精心打造“致敬光辉历程 重温峥嵘岁月”国防教育课堂。课程以“三重温一结合”为主线:重温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,通过《建军大业》经典片段再现建军伟业;重温戍边英雄的赤胆忠心,讲述新疆大地上的守疆故事;重温强军兴军的时代召唤,引导学生感悟"强国必先强军"的深刻内涵。课堂在《歌唱祖国》的激昂合唱中达到高潮,让红色基因与报国志向在青春血脉中澎湃激荡。

支教终章,团队以 “相聚道别” 为主题,精心筹备了一场温情送别会。

师生携手共绘 “鲁喀同心 情跨万里” 主题板报:彩虹弧线在黑板上跃动,勾勒出明丽的希望,当两块黑板缓缓合拢,一道完整的彩虹骤然亮起,像从泰山云海牵出的绸带,轻轻搭在了天山雪顶,而这条绸带紧系鲁喀两地人民的心。

黑板中央的“5179”数字,是济南到喀什的物理距离,却被周围翻涌的海浪、绽放的繁花轻轻环住,仿佛在说:距离从不是阻碍,爱自能跨越万水千山。数字丈量的是铁轨的长度,却隔不断鲁喀两地心的温度。

阳光从窗棂漏进来,在黑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“泰山天山根连根”“梦虽遥,追则能达”“金榜题名”“未来可期”……满黑板的祝愿里藏着道不尽的期许,每一处未填满的空白都是未言的牵挂。

师生围坐,瓜果飘香。清爽的西瓜与香甜的哈密瓜,伴着欢声笑语,化作离别前最温暖的注脚。在甘甜与笑意交织的圆环里,师生们细数支教时光的成长与收获,描绘未来的希冀与愿望,每一声分享都缀满星光,每一个梦想都浸透果香。

团队成员在“跨越 5179 公里”的明信片上写下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的地址和祝福,悄悄藏进课桌的抽屉——那些未说出口的期待,终会沿着这条用祝福铺就的邮路,从丝路古城飞向齐鲁大地。我们,也会默默期待一封封来自英吉沙的回信。

送别会后,红色长幅成为情感载体——中学生们签下名字、写下祝福,团队成员落笔书写殷切期许。留言本上,那些未尽的祝福化作墨迹,每一笔停顿都是欲言又止的牵挂,每一处留白都在预约未来的重逢。

临别在即,英吉沙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拉起团队成员的手在教室合影留念,那些交握的掌纹,正生长出民族团结的根系,我们相贴的额头上,写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生动的注脚。

在最后的相聚时光里,支教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整理教室。桌椅归位的轻响、擦拭黑板的沙沙声,与师生间的殷殷叮嘱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离别时刻最动人的乐章。当教室恢复如初,时钟指向分别的时刻,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聚在教室门口,久久不愿离去,那些未尽的言语都化作了最深情的凝望。

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,更搭建起了鲁喀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。今后,我院将持续关注英吉沙学子的成长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两地常开长盛。

离别只是暂时的,我们始终坚信这份跨越山海而相遇的缘分,定会让我们在不久的未来重逢。待到重逢时,定能看见彼此更明亮、更美好、更幸福的模样。

至此,2025年“鲁喀专项”志愿支教活动圆满结束,但这场跨越万水千山的爱心接力永不止步。戏剧学子将始终秉持"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"的志愿精神,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用专业特长在祖国边疆播撒艺术教育的种子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,用点点微光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星河。

未来,戏剧学院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,拓展服务领域,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到基层去、到西部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,在奉献中成长成才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
摄像:邹汝诚 撰稿:代兴盛 审核:董亮 编辑:吴佳琪)